来源:贵阳正宇铁路医院
癔病根本病是在精神要素作用下急性起病,病程可随临床征象的不同而有差异。情感爆发、意识障碍、抽搐病发,一般于短期内即可消失,但常常有再发倾向。内脏机能失调和运动、感觉表现则历时较久,且于好转后也可再发。病程的长短和能否再发还取决于病后是否正确处理。不当的处理或接受不良暗示,尤其是医务人员的不当言语,常可增加疾病的顽固性,而使病程延长。因此,及时治疗包括心理治疗、暗示治疗及药治疗,恰当的处理,可以较快地使表现消失,而且使疗效获得巩固,避免再发。
本病的预后一般是良好的,少数病人若病程很长,或经常反复病发,则治疗比较困难,具有较好癔病性格特征者治疗也较困难,且易再发。极个别表现为瘫痪或内脏功能障碍的癔病患者,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,病程迁延,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,可因合并症而影响寿命。
癔病的治疗既容易也较难,关键是医务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关心患者,帮助他们寻找发病的原因,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疾病的治好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。癔病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,辅以药等治疗。
(1)心理治疗
①解释性心理治疗: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,癔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,是很大程度上可以治好的。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种种疑虑,稳定患者的情绪,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癔病有正确的认识,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。引导患者认识病根及病根与治疗的关系,应给予患者尽情疏泄的机会,给予适当的安慰或鼓励。患者本身也应加强个人锻炼,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,而不要感情用事,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。
②暗示治疗:是消除癔病表现,尤其是癔病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方法。在施行暗示治疗时,应注意以下问题:一方面,治疗环境要安静,以消除环境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影响。一切无关人员均要离开治疗现场,避免由于家属或周围人的惊慌态度,或过分关注而使表现加重,给治疗带来困难。另一方面,医生在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以后,在接触病人并做大部分检查的过程中,态度应热情沉着、自信,要对治疗充满信心,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,使病人信任医生。实践证明,病人对医生信赖的程度往往是决定暗示治疗成败的关键。在言语暗示的同时,应针对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,如吸入氧气,针刺,给予注射用水或维生素C针剂肌肉注射,静脉推注钙剂及电兴奋治疗。
③催眠疗法:利用催眠时大脑生理功能的改变,通过言语,施以暗示,从而达到消除癔病表现的目的。
(2)药治疗
癔病病发时,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,不易接受暗示治疗,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~50mg,或安定10~20mg,肌肉注射,使病人深睡,不少病人醒后表现即消失。
(3)物理治疗
中药、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,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,则效果更佳。痉挛病发、朦胧状态、昏睡状态、木僵状态的病人,可针刺人中、合谷、内关穴位,均用较强撩拨或通电加强撩拨。对瘫痪、挛缩、呃逆、呕吐等表现,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。对失音、耳聋症等,也可用电撩拨、电兴奋治疗。
癔病临床表现尽管复杂多样,但概括起来可分类两型:一是分离型,表现以精神表现为主;二是转换型,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。
癔病癔病的精神表现,常在精神撩拨后发病,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情感失调,患者的情感色彩浓厚、夸张、做作和易受暗示。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多见,意识活动局限于与情感体验相关的内容上,给人一种向外表露或“尽情发泄”的印象。有的自觉十分委屈;有的惊恐惶惑;有的情感爆发,易激动,甚至大哭大笑,捶胸顿足,以头撞墙,在地上打滚,手舞足蹈,撕毁衣物,乱唱乱骂等戏剧样表现;有的昏睡;有的过度换气;有的抽搐病发;有的用生动的表情,夸张的动作以博取旁观者的注意和同情,越是在人多的场合,病发越厉害。因此,病发时应将患者置于安静环境中,并应尽量减少陪人,以稳定患者的情绪,促使表现逐渐舒缓。
癔病具有病发性、夸张性和易暗示性的特点,其表现带有较好的情感色彩,甚至给人矫揉造作的印象,可以在暗示或个人暗示下发病,也可在暗示下好转。如已明确为癔病病发,在场人不要惊慌失措,更不要指责患者装病。正确做法是,平息焦虑气氛,即不否定又不夸大渲染患者的表现,使患者情绪平静下来,使其相信给予一定撩拨后即可好转,随机可撩拨或针刺患者合谷、人中、内关等穴位,待其平静后即可舒缓。对于出现“老牛大憋气”者,切忌捂住口鼻、屈曲四肢,以免窒息。癔病性兴奋或躯体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找精神科医生处理。某些人为避免不愉快事件的发生,或为获取赔偿,或为避免服役,或在囚犯中,常出现诈病现象,其表现有时难与癔病相鉴别。因癔病的夸张、表演色彩,常给人一种装病的感觉。但是诈病者有明确的目的性,表现易受意志的支配,可因时、因人、因地而异,很少能持续存在,且在公开场合常矫揉造作。
在集体场合下,例如学校,一人患癔病后,周围人目睹发病情况,由于对疾病不理解,产生恐惧焦虑心理,或者受到迷信或不科学解释的影响,更加重了精神负担。在此情况下,由于暗示和个人暗示的作用,一些人相继表现相同地癔病病发,其中某些人由于精神焦虑、过度疲劳,睡觉不足或月经期间,更容易引起病发。群体病发的表现与首先一个发病者基本相同。
因为癔病病发之前有较好的精神撩拨,加之癔病病人的病前的特殊的人格特点,如情感强烈而不稳定,易感情用事,情感幼稚,急躁及任性等,有高度的暗示性,其情感和行为极易被别人的言语、行为和态度所影响,因此,癔病病发时,如果亲属的言语、行为、态度不当,会形成新的不良暗示要素,造成表现加重,给治疗带来困难。
因此,癔病病发时,亲属应首先安定自若,避免过分关心和过分热情,避免惊慌失措,要正确对待该病的发生。为了改善病人的不愉快情绪,亲属可有意识地转移病人的注意力,集中到有兴趣的事物或让病人暂时离开当时环境。
精神治疗是癔病的一种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,在进行治疗时,病人的亲属、亲友、邻居及单位领导、同事能否积极配合,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。因此,癔病病人的亲属应注意听取医生的解释和劝说,了解本病的性质及发生原因,知道这是一种大脑功能性疾病,是很大程度上可以治好的。要改善对病人的态度,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及工作,调整环境,去除精神撩拨。
癔病病发时,亲属不要惊慌失措或过分关注。在癔病的治疗过程中,亲属应大部分而客观地向医生介绍病史。在实施各种治疗方案时,亲属应放心地离开治疗现场,给治疗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。否则,亲属的过分关注,焦虑或惊慌情绪会影响到病人,很可能又成为一个不良暗示要素,使表现加重,给治疗带来困难。
经治疗后,某些表现得到好转时,亲属应配合医生继续鼓励或暗示病人,使表现更好地舒缓。同时亲属也应正确对待精神撩拨,给病人讲解本病的性质和转归,解除病人的焦虑情绪,以获得更好的疗效。
门诊时间:
24小时健康热线: